“神舟”往返、“天宫”建成、“嫦娥”探月、“天问”探火……一系列耳熟能详的名字,既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,又彰显着当代中国人的奋发有为。
将古老的神话和梦想变为现实的背后,离不开这样一群数十年如一日的航天“追梦人”,从大山深处到大海之滨,他们永不言弃;从翩翩少年到白发渐增,他们不止不休。在“中国航天日”之际,一同来了解一些航天“追梦人”的故事。
【资料图】
追梦30年
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李东。(航天科技集团供图)
运载火箭的能力有多强,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。30多年前启动论证,20多年前开始预研,10多年前开始立项研制……被称为“胖五”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,是我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关键一步。
从“嫦娥”探月到“天问”探火再到空间站巡天,离不开运载火箭搭建通往太空的“天梯”。
办公桌上、落地窗边、书柜橱窗里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火箭模型,这是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李东的办公室里最常见的场景。每当工作累了,李东总会抬头看看它们。
对长征五号运载火箭,李东有着特别深的感情。10年攻坚,长征五号于2016年实现首飞。然而,第二次发射任务时却宣告失败。
240多项关键技术突破、15000余秒关键技术试验、900多个日夜的磨砺、10余万航天人的坚守……2019年12月27日,被称为“胖五”的中国“最强火箭”长征五号迎来重生时刻,圆满完成第三次发射任务。
长征五号的浴火重生,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,更是一场十余万人共同的“马拉松”。这样一群航天人,他们数十年如一日,驯火牧天、携山揽海,眼里尽是星辰和远方。
“我们始终选择坚信,坚持向上的力量,坚持不懈追求航天梦想。”李东说。
空间站巡天
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、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宏。(航天科技集团供图)
建造空间站,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。
如今,巧夺天工的中国空间站遨游苍穹。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、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宏初调入神舟飞船研制队伍时才29岁,那时他刚刚执行完发射新型返回式卫星首发星任务。
1993年前后,作为飞船供配电总体的设计人员,在没有相关资料和研制经验的情况下,杨宏肩挎一个小背包,跑遍全国所有分系统承研单位,在一次次与运载火箭系统和发射场系统对接后,提出了船载计算机分布式系统结构方案。
担任神舟六号飞船副总设计师后,杨宏始终牢记目标使命,到主要协作单位实地考察,通过现场办公解决问题,与车间技术人员面对面交流,确保了飞船13个分系统、643台设备无一差错。
续写航天新辉煌
2020年7月31日,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京举行,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并开通服务,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。
谢军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、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设计师,1982年从大学毕业后,踌躇满志的他踏进中国航天的大门。担任北斗二号导航卫星总设计师后,谢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。他也常常对朋友说起航天人的“苦”,但这种“苦”不仅是工作强度大、加班加点的“苦”,还要顶住方方面面的压力,把国家交予的使命完成好。
2021年6月24日,在香港理工大学,谢军在台上作报告。新华社记者王申摄
谢军常说:“如果干不好,给国家造成的损失是不堪设想的,我自己更是不可容忍的。”这种作风塑造了谢军,也塑造了北斗团队这支“铁军”。
筑梦新征程,一大批年轻的航天战略储备人才走上航天重大型号工程的舞台。
伴随探月工程同步成长的孙泽洲,34岁就被任命为嫦娥一号卫星副总设计师,38岁被任命为嫦娥三号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。探月三期工程正式立项时,34岁的张高被任命为嫦娥五号探测器副总指挥。同期,4名不到40岁的拔尖青年人才也走上了嫦娥五号探测器副总设计师的岗位。在载人航天领域,39岁的王翔被任命为空间实验室系统和空间站系统总指挥,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型号领军人才。
记者:胡喆、宋晨
编辑:初杭、刘祯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欧洲医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23 联系邮箱: 58 55 97 3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