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资讯 > >正文

环球视点!蒙古族特有的乐器有哪些(四胡、雅托克、火不思、口琴、胡笳)

来源:互联网    时间:2023-05-07 13:41:05

01.蒙古独有的乐器有四胡、雅托克、火不思、口琴、 胡笳、托布秀尔、胡琴、马头琴等,蒙古大草原从古至今就有“敕勒川,阴山下,天似穹庐,笼盖四野。天苍苍,野茫茫,风吹草低现牛羊。”的美称,勤劳的草原人弹奏着用本民族独有乐器来表现美好草原生活,阐释着一个个不老的传奇故事,如今已是众所周知。

一、四胡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四胡:拉弦乐器,又名四股子、四弦或提琴,关键类型分成中、高、低四胡。蒙古称作呼兀尔,源于古代奚琴。宋朝陈旸《乐书》:“奚琴四胡本胡乐也。”清朝用以皇宫乐团,称提琴。清朝《律吕正义后编》:“提琴,四弦,与阮咸类似,其实亦奚琴这类也。”是北方民族一同使用的一种古老的弓弦乐器。关键盛行于内蒙古地区,其他如山西、陕西、河北、河南及四川等地也见流行。

二、 雅托克

雅托克即蒙古筝。蒙古筝与中原流传的古筝在构造和技法上基本一致,只是盛行于内蒙古的古筝所奏的曲子均是蒙古族民歌和器乐曲。雅托葛分为十二根弦和十根弦两种。主要在锡林郭勒盟和伊克昭盟一带流传,因其历史悠久,因此在本地牧民中影响很大。一般十二根弦筝用以皇宫或朝堂,十根弦筝流传在民间,多半用于为民歌和牧歌伴奏。

三、火不思

火不思:蒙古弹拨乐器,见于元朝,盛行于明朝,清代纳入国乐,清后失传,建国后再次研制。流传于中国新疆、内蒙、甘肃北边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等地。火不思一词为土耳其共和国语qobuz的音译,约于唐朝从中亚传入中国,又名浑不像,“和必斯”、“虎拨思”、“琥铂词”、“吴拨思”、“胡不思”和“胡拨四”等(均是蒙语音译,即琴的含意)。民间称之为胡不儿或浑不像。盛行于内蒙古自治区、河北和甘肃北边等地。四弦、长柄、无品、音响梨型,明朝时民间非常盛行。

四、口琴

口琴,也称口弦、口簧,铁质拨奏体鸣乐器。蒙古语称作“特木尔·胡尔”。蒙古人有着演奏口弦的风俗,尤以女性为甚。明朝至今,口弦在蒙古音乐中的功效更突出,被列入了皇宫乐团。除了上述列出几个乐器以外,蒙古原来许多种民间乐器,例如胡琴、抄兀儿、筝这类,依然在草原上流传。

五、 胡笳

胡笳Hú Jiā 蒙古边棱气鸣乐器。民间又称潮尔、冒顿潮尔。盛行于内蒙古自治区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区。另有同名人员,演员和作家,下面各自详细介绍。胡笳又称潮尔、冒顿潮尔。管身木质,长度58、5厘米、管径1、8厘米,下边开有三个圆形按音孔,上端管口不设簧片。

六、托布秀尔

托布秀尔,新疆蒙古独有乐器之一是中国北部古游牧民族,托布秀尔中所流传的木制短颈拨弦乐器的后裔,造型美观又很制造简单,音质优美雄浑,方便携带。特别适合于游牧生活,因此备受牧民喜爱,在新疆蒙古中流传的十分广泛。在民间喜气的聚会上演奏“沙布尔登”之外,还可以弹奏独立供欣赏的曲子,还可用来给民歌和《江格尔》等说唱长诗伴奏。

七、胡琴

胡琴,蒙古弓拉弦鸣乐器。旧称胡尔。蒙古俗称西纳干胡尔,意指勺子琴,简称西胡。元朝文献称之为胡琴。中文直译为勺形胡琴,又称马尾胡琴。历史悠久,型制独特,音质温和雄浑,富有草原口味。适合于独奏、合奏或伴奏。盛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各地,尤以东部科尔沁、昭乌达盟一带最为盛行。

八、马头琴

马头琴是我国蒙古民间拉弦乐器。蒙古语称“绰尔”。琴身木质,长约一米,有两根弦。共鸣箱呈梯状。响声圆润,低回宛转,声音较差。相传有一牧人怀恋逝去的小马,得其腿骨为柱,颅骨为筒,尾毛为弓弦,制成二弦琴,并按小马的样子雕刻了一个马头装到琴柄的顶部,因以得名。

X 关闭

推荐内容

最近更新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欧洲医疗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23   联系邮箱: 58 55 97 3@qq.com